語文學案模板 |
時間:[2015年04月27日] 點擊數:7546 |
《云南的歌會》第一課時學案 主備人: 審核人: 一、導 (一)以民歌引出課題 (二)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: 1、能準確地說出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及其特點; 2、賞析第一個場面中的人物描寫手法以及作者精彩的語言。 3、感受云南人民自然率性的生活情懷。 二、學 第一層次(目標: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感知) (一)初學 1、查資料,了解作者及背景
2、落實字詞 A、注音: 迤( )西 譬( )喻 淳( )樸 蹲踞( ) 忌諱( ) 酬和( ) 鐵箍( ) 矗( )起 熹( )微 龍吟鳳噦( ) 即物起興( ) B、釋意: 譬喻: 別開生面: 熹微: 悠游自在: 若無其事: 當行出色: 3、感知課文 在“歌會”的大標題下,課文寫了哪幾種歌會場面?演唱地點、內容、形式各有什么不同。 (二)精學 在認真研讀課文的基礎上,思考: 你認為沈從文先生是帶著怎樣一種情感寫這篇文章?你能否從課文中找到依據?
第二層次(目標:賞析第一個歌會場面) (一)初學 1、展示第一層次學習成果之一: 通讀全文,思考云南歌會有幾種不同場面?演唱地點、內容、形式各有什么不同?
2、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2、3自然段; (二)精學 分小組研讀第一個歌會場面——“山野對歌”: 1、反復地誦讀后,請選擇這部分中你們認為精彩的地方展示: (提示:我喜歡這部分的 “ ” ,因為它用了 “ ”(手法),寫出了 “ ” )
2 、第3自然段中的人物外貌描寫有什么特點?請學生在讀中體會它的巧妙。
三、練 1、文中寫到“對歌”,這跟我們平時看的各種晉級類節目有什么不同,從中你能感受到“云南的歌會”中云南人民怎樣的特點呢?
2、仿照“山野對歌”中的人物描寫手法,選取下面的一位人物進行描寫。 (劉三姐,父親,一休)
四、評 (評內容):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?/掌握了什么知識…… (評學情、狀態):學生自評、互評、師評 (評除了最后的總評之外,還需要貫穿在前面的兩個環節之中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