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山思源學校校長在全省家庭教育現場會上的經驗交流 |
時間:[2017年05月11日 06:58] 作者:[查四新] 點擊數:7652 |
念好家長培訓“三字經” 搭建家校共育連心橋
英山思源實驗學校始建于2011年7月,2013年春季正式開學同步創辦了家長學校。學,F有教師106人,學生1553人。從開學之始,主要招收全縣貧困家庭子女及留守兒童,是一所九年一貫制農村寄宿學校。學生呈現三個特點:一是生源分布廣。全部來自全縣各鄉鎮農村;二是留守兒童多。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,他們大部分是隔代照管、親戚寄養,甚至是獨立生活;三是特殊生源多。有不少身體缺陷、孤兒、離異家庭的學生。 面對這樣一個群體,我們在做好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,還要給予更多的關愛,承擔起家長、監護人的教育責任。為此,我校積極依托家長學校,不斷強化家長、監護人培訓工作,念好“三字經”。 一、內容抓“實”,家長培訓不走過場 1.依托家長學校搭好培訓平臺。我校建立健全了家庭教育工 作機制,成立了家庭教育工作指導小組,建立以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長、政教主任、班主任、心理教師為主體工作專班,完善家長委員會、家長培訓會、家長開放日、家訪月等各種家校溝通平臺,落實家長學!笆小蹦繕。同時我們把家長學校納入學校工作總體部署,堅持每學期至少組織兩次家庭教育培訓課和一次家庭教育實踐活動。為了保證家長學校有固定場所,我們把圖書館閱覽室開辟為家長學;顒邮,配備有檔案柜、電腦、投影機等多媒體教學設備,為家長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搭建了堅實的“平臺”。 2.拓寬多種途徑充實培訓內容。除了落實《家有兒女》等教材培訓內容外,我校通過調查摸底、與家長溝通,針對當前教育熱點難點問題等,多途徑充實培訓內容。做到了培訓內容時代感強、針對性強、實用性強。對一些有心理障礙的學生,學校開展了《關注學生心理健康》的專題家長培訓會,家長和學生一同參加培訓,有效的疏導了學生的心理壓力,幫助家長和學生尋求最佳溝通方式。與此同時,每學期組織“如何應對孩子青春叛逆期專題”、“畢業年級學生心理疏導”、“學生安全防護”等專題講座,調節學生健康心理,增強自護自救知識,促進學生快樂成長。 3.發揮集體備課提高培訓效果。面對普遍存在,又是困惑、 難以解決的問題,如:初中生早戀問題、學生厭學問題、珍愛生命問題、沉溺網絡問題、手機進校園等問題,學校充分利用教研組的力量,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,共同探討最佳的培訓方案。開展了“感恩教育”“健康教育”“勵志演講”“親子研修旅行”“踐雅行,鑄愛心”“評選慈愛家長,微笑教師,鮮花學生”等活動,密切了家校聯系,拓寬了家長孩子溝通形式,增進了家長孩子的互信,破解了突出矛盾和焦點難題,提高了家長的教育水平。 二、形式抓“活”,家長培訓不走彎路 1.培訓對象活,針對性強。我校學生留守兒童多,家長在 家直接管教的少,很多是爺爺奶奶、姑媽、親戚朋友代管的家庭,針對這些家庭,家長培訓開辦了“爺爺奶奶班”、“監護人班”、“愛心班”。把同一類的監護人聚集在一起,把存在的共性問題擺出來研討。比如針對“隔代教養”的問題,組建了“爺爺奶奶班”,我們分清了哪些是溺愛,哪些是關愛,應該怎么做才能既教育了孩子,又不得罪孩子的父母,整個培訓過程采取了網上直播的方式,讓在外地的家長也參與進來,起到了很好的效果;針對“親戚寄養”的問題,組建“臨時監護人班”,一位姑姑就很委屈的說,她辛辛苦苦的帶娘家的侄兒,而侄兒還抱怨她偏愛自己的孩子。我們通過集體備課,列出了“吃飯、購物、睡覺、交談、學習”等日常生活中如何與自己的孩子、侄兒之間的溝通技巧,印發給這位“臨時監護人”,同時也找到了這位學生,讓他以感恩的心對待姑姑,通過雙方的努力,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。 2.培訓方式活,覆蓋面廣。我們以家長學校為“主陣地”,以班級微信群、校園網、知音信箱、云播教室、校長熱線、心靈小屋為平臺,以家長接待日、校園開放日、家訪月為途徑開展家長培訓。要求家長、監護人個個參與,激發了家長熱情。如:我校五年級的一次家長會上,是采用學生列舉自己對家長的不滿意清單,每位學生都列出來,由班干部匯總,排出學生對家長的前五大“最不滿意”,由學生和家長在現場商討解決辦法,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辦法,最終達成協議,雙方進行改善。我們還邀請社會知名人士和專家到學,F身說法。比如:我校每學期都要邀請全國人大代表王金初(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)到學校與家長一同座談,談談她的家庭教育觀,家庭教育方法。邀請心理健康專家皮斯˙李為家長答疑解惑,解決子女教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;邀請教育局法安股領導到校為家長作法制安全講座。通過這樣“快活”的培訓方式,每次家長會的參與率都達到了95%以上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 3.效果評價活,激勵性好。每個學期,我們對家長培訓進行考評,主要從家長到課情況、參與學;顒忧闆r、作業情況、測試情況、子女教育情況等方面進行考核打分,評選優秀學生家長,對家長和學生同時頒發榮譽證書。此項活動引起了家長和孩子的共鳴和互動,調動了家長致力家庭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。近四年來,共選出優秀家長120人,使全體家長有榜樣,有目標,以激勵他們進一步配合學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。 三、共育有“恒”,家長培訓不掛空擋 1.行動做到“持之有恒”。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,學制本身為我校持續發力家長培訓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。為了有效的落實家長培訓工作,我校將家長培訓工作列入了學校工作計劃,各年級家長培訓工作列入年級組考核。家長培訓有課程安排,有《家有兒女》教材讀本,針對學校實際情況,每個學期還開發了校本課程內容。每個年級根據不同的年齡段,做到了“九年一貫制培訓”。 2.效果達到“抓鐵有痕”。家長的培訓,是對學校管理的有效補充,家長培訓好了,能更好的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。為此,在培訓效果考評上,我們采取了一看培訓內容。即培訓前相關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?二看現場氣氛。培訓就是上課,效果好不好,現場氣氛就明曉。三看目標達成。培訓效果看改善,針對不同年級的培訓,問題點改善得好,家長、學生反響好的,就定為有效培訓。培訓的結果要運用到教師考評中,而且這種評價是動態的、跟進式的考評。 3.目標實現“愛之永恒”。家長培訓的終極目標是達到“讓優生更優,讓差生進步”,針對一些“問題學生”做到不放棄、不拋棄,始終緊扣“育人為本,愛鑄思源”辦學理念,弘揚大愛精神,讓校園充滿愛,實現“愛之永恒”目標。 回顧我校幾年來的家長培訓工作,取得較好效果,促進了家長、學生素質的提高,提升了辦學品位。我校也榮獲“全國校園足球示范學!、“湖北省校園文化百強!、“黃岡市教科研示范學!、“黃岡市示范家長學!。 今后,我們將加強組織領導,加大經費投入,改善家長學校辦學條件,提高家長學校師資素質,完善學校、家庭、社會三結合網絡,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家庭教育,形成家庭、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。
|